跳转至内容
让每一次思考都有价值

资讯与动态

热门资讯,关注动态

4 文章 4 评论
  • 1 赞同
    1 评论
    5 浏览
    资讯有态度
    目录财报核心看点:新品销售与成本压力双线承压业绩背景:去年同期创纪录,今年面临多重变量市场预期:聚焦业务结构与区域表现后续动态:财报解读与战略展望成关键 苹果公司于近日正式宣布,将于 10 月 30 日(太平洋时间)发布 2025 财年第四财季财务报告,该季度涵盖 2024 年 7 月至 9 月的经营数据。财报发布后,公司将于当日下午 2 时举行投资者电话会议,会议同步提供网络直播,北京时间则为 10 月 31 日凌晨 5 时。作为苹果全年业绩的收官总结,这份财报因包含新款 iPhone 和 Apple Watch 上市初期的销售数据,以及关税政策带来的成本压力,成为全球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财报核心看点:新品销售与成本压力双线承压 此次财报最受市场关注的,是首次披露的新款 iPhone(预计为 iPhone 16 系列)和 Apple Watch 的销售表现。这两款产品的市场接受度,被视为评估苹果消费电子需求趋势的关键指标。去年同期,iPhone 业务收入曾实现 5.5% 的同比增长,成为支撑营收的核心动力;而今年第四财季,新一代 iPhone 的销量不仅关乎当季业绩,更影响投资者对苹果 2026 财年增长潜力的判断。 成本端的压力同样不容忽视。苹果管理层此前透露,受全球关税政策变化影响,若现行政策在本季度保持不变且无新增措施,公司运营成本将额外增加 11 亿美元。这一成本压力已在 2025 财年第三季度显现 —— 当时关税带来的成本影响达 8 亿美元,导致毛利率同比下降 0.6 个百分点至 46.5%。市场普遍好奇,苹果是否会通过产品提价或供应链调整消化这部分成本,以及对毛利率的最终影响。 业绩背景:去年同期创纪录,今年面临多重变量 去年第四财季,苹果曾创下历史最佳业绩,营收达 950 亿美元,净利润 147.4 亿美元。分业务看,除可穿戴设备、家居及配件品类同比下降 3% 外,其余板块均实现增长:iPhone 收入增长 5.5%,Mac 增长 1.71%,iPad 增长 7.87%,服务业务增速最高,达 11.91%。 今年的业绩则面临更多不确定性。从行业环境看,全球消费电子市场需求仍处于复苏期,而苹果在关键的大中华区市场已面临连续多个季度的挑战 ——2025 财年第一季度(自然年 2024 年第四季度),大中华区营收曾同比下滑 11.1%,其中部分原因与 Apple Intelligence 功能尚未在该市场推出有关。此外,苹果虽在加速印度供应链布局(2025 年上半年印度生产的 iPhone 达 2390 万台,同比增长 53%),但产能提升能否对冲关税成本与市场需求波动,仍需财报数据验证。 市场预期:聚焦业务结构与区域表现 华尔街分析师对此次财报的预期呈现 “分化中带谨慎” 的特点。一方面,基于 2025 财年第三季度服务业务 11.9% 的增速、Mac 和 iPad 分别 1.7% 和 7.9% 的增长,市场期待服务业务能延续双位数增长,且 Mac、iPad 板块能受益于产品更新实现进一步突破;另一方面,iPhone 的销售数据成为最大变量 —— 此前有机构预警,若 Apple Intelligence 功能的地区性限制持续,可能影响 iPhone 在非英语市场的销量。 区域市场方面,除了大中华区的复苏情况,印度市场的表现也被重点关注。2025 财年第一季度,印度曾创下营收新高,iPhone 成为当地最畅销机型,苹果计划在当地增设 4 家直营店,其战略布局成效将在 Q4 财报中有所体现。 后续动态:财报解读与战略展望成关键 财报发布后的投资者电话会议上,苹果 CEO 蒂姆・库克或会进一步解读业绩表现,尤其是关税成本的应对策略、Apple Intelligence 的全球推广时间表(此前透露将于 2025 年 4 月拓展至简中、日语等市场),以及 AI 领域的投资规划。此外,市场将密切关注苹果对 2026 财年第一季度的业绩指引,以及股票回购与股息政策的调整 ——2025 财年第一季度,苹果曾宣布 300 亿美元的股息和股票回购计划,彰显现金流信心。 目前,苹果股价在过去 52 周的区间为 164.08 美元至 260.10 美元,截至 2025 年 1 月 30 日的市值约为 3.57 万亿美元。财报数据能否推动股价突破前期高点,将取决于新品销售、成本控制与区域市场表现的综合验证。
  • 0 赞同
    1 评论
    4 浏览
    资讯有态度
    目录技术革新:破解高像素与高速成像的矛盾产品矩阵:16 款机型覆盖全场景需求场景落地:从工业检测到消费级技术前瞻行业影响:重构机器视觉竞争格局 索尼半导体解决方案公司于 9 月 29 日正式宣布,推出面向工业领域的旗舰级堆栈式 CMOS 图像传感器 IMX927。这款搭载自研 Pregius S™全局快门技术的传感器,首次实现约 1 亿 551 万有效像素与 102fps(10bit 输出时)高速帧率的结合,同时通过创新封装与接口设计优化产业应用效率,被业内视为推动机器视觉技术升级的关键突破。 技术革新:破解高像素与高速成像的矛盾 IMX927 的核心突破在于解决了长期困扰工业传感器的性能平衡难题。其采用索尼自研的背照式像素结构与堆栈设计,将 2.74μm 微像素集成至 2.5 英寸(对角线 39.7mm)的芯片尺寸中,在实现 10,272×10,272 像素超高清分辨率的同时,保持了高灵敏度与高饱和容量特性。这一设计使传感器在半导体晶圆检测中能捕捉纳米级缺陷,而拍摄显示器面板时又可覆盖全尺寸画面细节,彻底改变了传统高像素传感器帧率不足 10fps 的局限。 高速处理能力同样亮眼。通过优化像素读取与 A/D 转换的电路结构,IMX927 在 8bit 输出模式下帧率可达 112fps,配合 SLVS-EC 高速接口(单通道速率最高 12.5Gbps),实现 100Gbps 级数据传输速率。这种性能组合使自动光学检查(AOI)设备的检测节拍时间缩短 40% 以上,例如在手机主板检测中,可同时完成 1000 个焊点的实时缺陷识别。 产品矩阵:16 款机型覆盖全场景需求 与 IMX927 同步推出的还有 7 款同系列传感器,形成覆盖 1269 万至 1 亿 551 万像素的完整产品家族,共计 16 款机型(含黑白与彩色版本)。其中 IMX949 以 1269 万像素实现 811fps(8bit)超高帧率,适配高速流水线检测;IMX947 则凭借 5.48μm 大像素尺寸,在低光环境下的半导体检测中展现优势。值得关注的是,全系列采用引脚兼容的带连接器陶瓷封装,尺寸统一为 45mm×52mm,支持传感器快速拆卸更换。 这种模块化设计大幅降低了相机厂商的研发成本。索尼半导体解决方案公司工业传感器事业部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客户只需开发一套基础相机架构,即可通过更换传感器适配从精密电子检测到大型构件测量的全场景需求,研发周期可缩短 3 至 6 个月。” 封装背面预留的散热片安装空间,更确保设备在 7×24 小时连续运行中保持温度稳定,解决了高速成像的发热难题。 场景落地:从工业检测到消费级技术前瞻 目前 IMX927 已确定主攻三大工业领域:在半导体制造中,其 1 亿像素分辨率可识别 3nm 工艺芯片的电路缺陷;在 3D-AOI 检测中,多帧高速成像数据能构建毫米级精度的立体模型;而在新能源电池检测中,高动态范围特性可同时捕捉电极纹理与极耳瑕疵。索尼计划于 2025 年 11 月中旬启动 IMX927 样品出货,首批合作客户包括基恩士、康耐视等机器视觉龙头企业。 尽管定位工业级,IMX927 的技术方向已引发消费电子领域关注。其全局快门技术可彻底消除运动物体拍摄的 “果冻效应”,1 亿像素 + 100fps 的性能组合若下放至消费级相机,将为体育摄影、生态拍摄带来变革 —— 例如能以 1 亿像素清晰度定格蜂鸟每秒 80 次的振翅动作。业内分析师指出,索尼近三年已有 4 项工业传感器技术迁移至微单相机领域,IMX927 的高速处理架构未来或应用于下一代专业视频相机。 行业影响:重构机器视觉竞争格局 IMX927 的发布进一步巩固了索尼在全局快门传感器市场的主导地位。据 Omida 数据,2024 年索尼该领域全球市场份额达 62%,而新系列产品将拉大与豪威科技、安森美等竞争对手的差距。更重要的是,其推动的 “高像素 + 高速率 + 模块化” 标准,可能成为工业视觉设备的新基准。 对于下游制造业而言,传感器性能升级将直接转化为生产效率提升。以智能手机组装为例,采用 IMX927 的检测设备可将整机检测时间从 12 秒缩短至 5 秒,单条生产线日产能提升约 1.4 倍。在工业 4.0 加速推进的背景下,索尼此次发布的不仅是一款传感器产品,更是一套重构工业检测流程的技术解决方案。
  • 0 赞同
    1 评论
    2 浏览
    资讯有态度
    2025 年 10 月 5 日,以《毁灭全明星》《Apex 英雄》等作品闻名的英国独立游戏开发商 Lucid Games 宣布,将于 11 月正式启用位于利物浦波罗的海三角区的新总部,以满足 250 人团队的扩张需求,进一步巩固其在利物浦创意产业中的核心地位。 据 Lucid Games 首席运营官尼克・戴维斯介绍,新总部由知名设计公司 Oktra 量身打造,选址延续了工作室对利物浦波罗的海三角区的深耕承诺。“过去 15 年,我们从初创团队成长为行业中坚力量,扩大办公空间成为必然选择,但我们始终珍视利物浦的创意土壤与人才生态。” 戴维斯强调,新场所的设计将充分适配团队规模增长,为开发者提供更具协作性的创作环境。 作为利物浦游戏产业的标志性企业,Lucid Games 的发展轨迹与城市游戏遗产深度绑定。2011 年,9 名前 Bizarre Creations 核心成员创立该工作室,传承了《几何战争》《哥谭赛车计划》等经典作品的创作基因。如今,工作室不仅推出了 PS5 独占大作《毁灭全明星》,还深度参与《星战绝地:幸存者》《盗贼之海》等全球顶级 IP 的开发,合作方涵盖微软、EA 等行业巨头。其员工规模已从初创期的 50 人目标,跃升至 250 人,远超此前公开的 “51-200 人” 区间,印证了业务的高速增长。 此次迁址亦是利物浦游戏产业蓬勃发展的缩影。这座拥有 Psygnosis 等传奇工作室传承的城市,如今已形成完善的产业生态 ——2020 年瑞典雪崩工作室、2022 年环球游戏服务公司先后在此落子,2024 年欧洲最大游戏社群节 Format GG 亦选址利物浦。利物浦愿景经济发展公司数字产业总监史蒂夫・史密斯曾评价:“这里聚集着全球顶尖的游戏人才,Lucid 这样的团队正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 值得关注的是,Lucid Games 在扩张的同时仍坚守人才培养理念。正如创始人皮特・华莱士所言:“我们招聘看重创造力与态度,而非单纯的资历,这正是利物浦游戏人才生态永葆活力的关键。” 随着新总部启用,该工作室或将进一步依托城市的技能培训计划与开发者社群网络,持续吸纳全球创意力量。 目前,Lucid Games 尚未披露新总部的具体地址及更多设计细节,但行业普遍期待,这座新办公空间将成为利物浦创意 quarter 的新地标,为即将于 2026 年 Q1 发售的《LUCID》等新作开发提供助力。
  • 0 赞同
    1 评论
    4 浏览
    资讯有态度
    2025 年 10 月 5 日,谷歌通过官方渠道宣布重大服务调整:自 2026 年 1 月起,Gmail 将正式停用两项核心功能 —— 以 POP 协议检查第三方邮箱的服务,以及针对第三方账号的增强工具 Gmailify,此举旨在进一步聚焦安全性能升级与核心服务优化。 据谷歌官方说明,此次调整将直接影响两类用户场景。其一,Gmail 网页端及客户端中的 “查收其他账号的邮件” 选项将彻底下线,用户无法再通过 POP 协议将 Outlook、网易邮箱等第三方平台的邮件同步至 Gmail 收件箱;其二,Gmailify 服务终止后,关联的第三方账号将失去垃圾邮件拦截、收件箱智能分类、高级搜索运算符及优化版移动端通知等增强功能。 “这是基于协议安全性与用户体验的双重考量。” 谷歌邮件产品负责人在内部沟通中提及,POP 协议作为早期邮件同步技术,存在同步延迟、权限管控薄弱等固有缺陷,而 Gmailify 的功能逻辑与谷歌最新推出的端到端加密(E2EE)体系存在兼容性冲突。值得注意的是,Gmail 并未完全关闭第三方邮件关联通道,IMAP 协议仍将保持正常服务,用户可通过该协议实现邮件双向同步,但其功能丰富度将不及此前的 Gmailify 增强模式。 此次服务调整与谷歌近期的安全战略升级形成呼应。今年 4 月,谷歌已面向全球用户推出端到端加密邮件服务,无需复杂配置即可为企业及个人用户提供通信加密保护,甚至支持向 Outlook 等第三方客户端发送加密邮件。而 2 月启动的 “去密码化” 改革,通过二维码认证替代短信验证码,进一步强化了账户安全防线。行业分析师指出,停用老旧功能是为新安全体系铺路,谷歌正通过 “减法” 换取服务安全性与一致性的 “加法”。 针对受影响用户,谷歌已在帮助中心上线过渡指南:个人用户可在 2026 年 1 月前通过 “设置 - 账户 - 检查邮件其他账号” 路径切换至 IMAP 连接;依赖 Gmailify 垃圾拦截功能的用户,可迁移至谷歌 Workspace 的高级反垃圾邮件服务,或开启第三方邮箱自身的安全防护模块。谷歌强调,所有功能调整将分阶段推进,12 月起将向受影响用户推送专项提醒邮件。 目前,谷歌尚未披露两项功能的具体停用时间表及是否有恢复可能,但明确表示将持续通过 Gemini AI 升级 Gmail 核心体验,包括智能回复优化、搜索结果精准推送等功能已在逐步落地。此次调整或将影响全球数百万依赖多邮箱聚合管理的用户,如何平衡安全升级与用户习惯,成为谷歌后续服务运营的关键。